呦呦鹿鸣
◎马鹿似马非马、似鹿非鹿,在新疆已发现并命名的有四种:艾比湖马鹿、阿尔泰马鹿、天山马鹿、塔里木马鹿,其中,阿尔泰马鹿的野生种群——阿山马鹿,在布尔津喀纳斯等地可觅其踪。在喀纳斯月亮湾,我的身心皆浸于自然——清晨的凉风、落日的太阳雨、夜晚的星辰,还有随波轻漾的湖水,让人灵魂似要出窍。多希望在这呦呦鹿鸣之地与马鹿邂逅,看它们在天造地设的喀纳斯绽放独有的灵韵。
——刘妍
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;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有云。古人对鹿的关注,不仅见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更延续在今人的潜意识里。听鹿鸣、伴鹿行,是古人钟爱的郊游、雅集之趣。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《鹿王本生》壁画如是,1981年上映的水墨动画《九色鹿》亦如是,后者还屡获世界级殊荣。古往今来,百姓皆视遇鹿为吉祥与幸运的征兆。
体型第二大的鹿类,指的就是马鹿。生物多样性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,也提升了邂逅幸运的概率。马鹿似马非马、似鹿非鹿,在新疆已发现并命名的有四种:艾比湖马鹿、阿尔泰马鹿、天山马鹿、塔里木马鹿,其中,阿尔泰马鹿的野生种群——阿山马鹿,在布尔津喀纳斯等地可觅其踪。
新疆野生动物权威专家海鹰教授这样描述马鹿:体型仅次于驼鹿,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其体质结实,四肢强健,目光温和;头大额宽、眼大耳大,耳缘绕黑色毛圈;背有深色纵纹,臀斑为圆扇形,淡米黄色,面积较大;蹄冠粗壮,副蹄发达;角基距宽,茸主干、眉枝及冰枝粗长,茸毛呈灰褐色,茸皮油垢浓重。而在我眼中,马鹿是深情温顺的绅士。它的呦呦鸣声绵长细腻,久久凝望人类时,那双欲言又止、饱含深情的双眸,几乎要将人融化。其优雅温顺的体态,传递着与天地万物和睦共处、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;那含情脉脉的“诉说”,让人恍若置身宁静的自然中。我与马鹿对视,不知不觉便被其牵引。在天地万物的星辰大海里,马鹿温柔的眼神穿越时空,无声润物,温柔了岁月。
在喀纳斯月亮湾,我的身心皆浸于自然——清晨的凉风、落日的太阳雨、夜晚的星辰,还有随波轻漾的湖水,让人灵魂似要出窍。多希望在这呦呦鹿鸣之地与马鹿邂逅,看它们在天造地设的喀纳斯绽放独有的灵韵。
老师说,马鹿喜群居,对外界变化极为敏感。稍有惊扰,呦呦鹿鸣便化作警报并迅速撤离。夏季多在晨昏活动,冬季则偏好白天小范围觅食;爱在草甸处奔跑嬉戏,以嫩草、嫩叶、树皮、果实等为食。这些高大的生灵,抬头可食树梢嫩叶、低头能舔戈壁盐碱地的盐分,以此补充养分与矿物质。它们善奔跑、能游泳,可登高亦可俯身,练就了多种生存本领,能适应各种野外环境,遇到危险时可快速逃离。
在钢筋水泥的大都市,见到马鹿的概率近乎为零。即便在喀纳斯,遇见它们也要凭运气。我抬头仰望北斗七星,一闪一闪亮晶晶,似乎在说:“快了快了,磨磨心性,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!”